023年1-12月公桩数量增长93万个,公共充电桩(公桩)保有量同比增速达到51%,随车私桩较2022年底增长245.7万个,私人充电桩(私桩)保有量同比增速69%。
目前按照“1公桩=3个私桩”测算,中国2023年增量市场纯电动车的车桩比已经1:1, 世界其它国家数倍水平。充电桩适度超前发展的结果就是利用率不足,充电设施运营必然总体亏损。目前纯电动乘用车与公共充电桩的增量比例是3:1。2023年1-12月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零售515万辆,新建93万个公桩和246万个私桩;纯电动乘用车的充电体系基本是3:1的关系,这样的比例是相对较好的。
然而,我国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提升。随着规模不断提升,调整难度小,提升潜力大。
2023年12月较年初公共充电桩数量增加93万个,增速较快。
2023年的广东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18万个,充电桩总量份额也达到了21%,增量份额达到19%,表现突出。
江苏、浙江、河南、四川的增量份额大于总量份额较多,浙江公桩增量份额超出总量份额2.3个点,体现充电体系建设快。
北京的充电设施的状态有12.9万个公共充电桩,增速较差,但规模已经很大。上海也是同样情况。
国内目前公用桩的车桩比远低于欧美,但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部分公共充电桩亏损严重。
各地公共充电站情况差异更大,主要是发达城市的充电站规模较大。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的充电站的建设较好。
充电桩细分为直流桩和交流桩两类。直流充电桩:体积较大,具有高电压、大功率和充电快的特点,对电网要求更高,通常建设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车等场所,因此数量较少,占比在 20% 左右。交流充电桩:相对单价较低,安装相对容易,通常为私人所有,因此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占比超过 80%。
一般通过自有充电桩、共享充电桩以及小区或公司内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各自占比在 22%-26% 之间,总体达到 75% 左右。15.4% 的受访者在小区外路边的公共充电桩等地充电,部分受访者在商场、影院等地附带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私桩慢充是发展趋势,要占到90%以上。目前私桩发展稍慢,严重影响电动车普及。
根据调查,自有充电桩用户的各项满意度(充电桩充足性、布局合理性、充电价格、结算准确性等方面)均高于选择其他受访者。
| 上一条:康姆勒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换电环境及政策分析 | 下一条:《2024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