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壁垒明显减少,但是有些隐性壁垒仍然没有破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设置了限制外地企业进入的门槛,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拓展,也导致了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就拿充电桩来说,随着我国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好不好充电成为了新能源车主出门在外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公共充电桩同时也成为了市场投资的热点,但是在有的地方这成为了市场的一个堵点。
看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由于产业前景不明等多种原因,社会资本普遍持观望态度;而充电桩又必须要建,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就授权地方国有企业也就是城投公司进行特许经营。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特许经营造成的市场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越来越阻碍了充电桩市场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为了更快地打破壁垒,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地方本级国企参与本级特许经营项目的投标,叫停了这种“左手授权右手”的行为。
2024年8月,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意见明确,严禁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或者在实施特许经营、指定经营、检测认证等过程中违规设置准入障碍。与此同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精简”,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经营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为了从根源上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国家将推动财税、统计、绩效考核等体系与统一大市场对接,未来将把跨区域产业链协同、要素流动效率纳入政绩考核,引导地方政府“算大账、谋长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丹:“从政府层面回答怎么建、怎么破除隐形壁垒,我们要充分发挥中 央和地方的双重积极性,包括我们的绩效考核等方面,在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更多地进行一些优化和考量,破除违背或者阻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一些制度性因素。第二地方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主动去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准入、消除有形的市场壁垒是一个方面。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无形的数据壁垒也亟待打通。还是以充电桩为例,由于很多充电桩经营企业的入口、数据要素等没有整合,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充电桩企业之间还存在不兼容共享的问题,用户往往需要下载多个APP等程序才能完成充电。
不同的应用程序,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数据壁垒,这也是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共性的堵点。未来,我国将加速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交 易大市场”,充分挖掘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让流动的数据为市场创造更高的价值。
从破解充电桩的困局可以看到:唯有打破行政垄断的“玻璃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各归其位,才能够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优势。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入到了破除“行政区经济”桎梏的深水区——既要打破看得见的准入壁垒,更要打通看不见的数据烟囱;既要警惕“左手授权右手”的体制惯性,也要防范“破旧垒筑新墙”的隐性变异。
唯有以制度创新去除制度性交 易成本,让生产要素真正在全国版图上奔涌流动,才能够进一步获得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潜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上一条:康姆勒直流汽车充电桩:充电桩“变身”电网稳定器 | 下一条:康姆勒480kw群充充电堆:汽车电源为何抛弃“12V”选择“48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