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充电桩建设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公共充电桩下乡成网,涉及规划、用地、电力、运维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并不是看哪儿有空地就觉得可以建一个公共充电场所那么简单。
充电桩下乡的首要门槛是土地难题,目前很多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制,土地用途需要协商各方解决,也需要政策给予支持,将集体用地纳入充电桩建设中。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断提升,充电桩等作为配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在提升。此前发布的《实施意见》提出,县乡级政府要进行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出台支持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包括补贴政策以及用地和用电等各个方面,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等的衔接。
需求爆发的背后,也有隐忧。
比如,私桩与公桩之间的平衡难以掌握。有企业曾做过调研,在长三角地区,70%的乡村用户具备家用充电条件,充电积极性也较高。农村居民大多一户一院,具备建设自用充电桩的物理条件,并且户均配电容量达到2.7千伏安,完全能够满足慢充桩用电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私桩慢充成为先考虑的,公共充电桩不仅很难实现赢利,有时连日常运维的资金都难有保障。
目前乡村公共充电桩建设,国家电网是主力军。“赢利难”则是更多充电桩运营企业在进入乡村市场时的顾虑。 乡村充电桩布局分散,单站规模小,后期充电设备安装难度大,运营维护成本高企。对企业来说,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投资收益率相对较差。
未来充电桩建设要积极推广车网互动。比如,联合各方全面推广有序充电,提高乡村充电桩接入数量;与车企联合开展电动汽车充放电(v2g)试点应用,探索可持续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等。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多次呼吁乡村充电桩建设要延伸到光储充一体化。他认为,利用农村地区的光伏建设便利条件,在农村住房屋顶布设光伏设备,可形成光储充一体的充电网络。这样既能缓解电网的压力,也可以提升绿电的使用率,还可以为农村用户带来收益,一举多得。 可以因地制宜在乡村地区开展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标准化电池包的形式,推出一些可以更换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在人员、车辆较密集的乡镇集中充电,既可以满足续驶里程需求,又能节约运行成本。
上一条:充电桩设备制造厂家康姆勒: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类型 | 下一条:康姆勒新能源充电市场行业格局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