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超充,即在电缆和充电qiang之间设置一个专门的液体循环通道,通道中流动的冷却液负责吸收并传导热量。在动力泵的驱动下,系统中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能有效地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移并散发掉。
相比于风冷散热和自然散热,液冷技术的冷却效果更好,能在充电过程中有效维持电缆的低温状态,从而防止电池过热导致电池寿命缩短。液冷超充技术具备充电速度快、安全性高、噪音小、轻便等优势。
此外,由于全液冷超充桩的运营成本较低且生命周期更长,因此液冷充电桩已成为电动汽车市场首 选的快速充电解决方案。
那么,液冷充电技术对电缆有何要求?
在近日举办的2024亚洲线缆高峰论坛上,TUV莱茵资 深项目经理张丽颖介绍了充电桩电缆相关技术标准。
现阶段,电动汽车充电有四种模式。
充电模式一:充电qiang通过电缆使用普通的16/32A单相或三相CEE插头进行充电;
充电模式二:在模式一基础上增加了ICCB控制器;
充电模式三:使用双头充电qiang连接汽车充电口与交流充电桩;
充电模式四:使用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
模式一二三为交流慢充,充电qiang标准为IEC 62196-2;模式四为直流快充,充电qiang标准为pr IEC 62196-3。
而国际上充电用电缆的主要标准有国标GB/T 33594-2017、欧标EN 50620、ICE标准IEC 62893-1/2/3、美标UL 2263。
新国标标准下,交流充电用电缆电压450/750V,主绝缘线芯线径1.0mm2~70mm2;直流充电用电缆电压1000V,主绝缘线芯线径10mm2~240mm2。额定温度zui高90度,
EN 50620与IEC 62893-3标准下的绝缘材料为EVI-1(无卤、热塑性)、EVI-2(无卤、热固性);EN 50620护套材料为EVM-1(无卤、热塑性)、EVM-2(无卤、热固性),IEC 62893-3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EVM-3(可含卤、热固性)。
国标GB/T 33594-2017测试项目较为全面,对于电缆的卤素测试、高低温循环、抗挤压、耐电压、耐刮磨、弯曲度等测试要求zui高,具有很强的可靠性。欧标EN 50620注重高环保性,所有产品均为无卤。美标UL 2263测试项目没有国标全面,但其电容率等测试要求较高。
与普通充电用电缆相比,液冷充电桩采用的电缆都需要经过耐高温、耐腐蚀、抗爆破、耐高寒、耐低温等测试。液冷充电用电缆可以使用较小的截面积通过更大的电流,体积更轻便,与智能充电桩结合还能实现远程控制、电量监测、支付等多项功能。
| 上一条:康姆勒新能源直流充电桩: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有什么区别 | 下一条:康姆勒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建具体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