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价值链正持续向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拓展,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汽车产业的新型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首先要构建开放合作的生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
在构建跨界融合生态方面,还将促进政策规划融通、标准接口互通、基础设施联通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表示,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新型底盘、智能驾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开展城市级车—能—路—云“一体化”试点应用。
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为60%。市场渗透率是预期目标的产品或服务,与当时市场可能拥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比例。
路线图明确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分别为45%和60%。到2030年,汽车产业将形成相对完善的碳减排管理政策体系。路线图还明确2030年后,低碳、零碳汽车技术水平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和道路交通主体。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刚表示,我国新能源营运汽车规模目前已达到164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约54万辆,新能源出租车约30万辆,新能源城市配送车约80万辆。
王刚说,我国着力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6257个,占高速公路服务区总数的94%,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个,可为小型客车提供4.9万个充电车位。“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可靠的出行需求。”
交通运输部加快完善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关键技术攻关,在北京、上海、苏州、郑州等地围绕城市出行、物流配送、港口作业等典型场景,组织实施14个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打造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应用方案。
谈到未来发展,王刚表示,将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加快完善技术标准规范;加快完善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交通运输典型场景驱动和应用需求牵动作用;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等,督促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
在产业协同降碳方面,路线图还明确以汽车驱动能源、材料、交通多领域低碳发展,共建降碳绿色协同体系。
| 上一条:康姆勒240kw直流快充充电桩: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 | 下一条:康姆勒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