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山东康姆勒电力集团—新能源事业部

专为运营商提供的高价值充电桩

销售热线:

0537-7280888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客户案例

充电和换电,谁能决定新能源补能市场?

换电模式比充电模式更快更安全

    不同于充电桩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可以大大节省车主的补能时间。如果使用充电桩,需要半个小时才能给汽车充满电,而进行换电只需几分钟。

“补能时间短是换电模式突出的优势,而且快速补能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更方便灵活,也就是可以根据行驶距离的长短,选择不同容量的电池。”

    同样,电池作为一种消耗化学品,不应该跟一辆汽车的性能、使用寿命完全绑定,这样很不科学。比方说,国内电池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短时间就可能大幅提升,如果买车时都绑定电池,那些先买的客户就一定会抱怨。

    新能源汽车理想的状态是,客户可以根据每次不同的出行需求,选择租用不同规格的电池,“这样就能就像加油一样方便了”。

    在安全性方面,换电相比充电具有一定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会有过充过放的情况,这会对动力电池造成伤害,进而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换电站会对电池进行集中的专业充,放电管理,相比个人充电方式,安全性更好。”

此外,换电模式也可有效缓解电网负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增多,数量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将会对城市电网造成巨大威胁,而换电站则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有效减少集中充电给电网带来的负荷。

    除了上述优势外,换电模式还解决了私家车用户面临的“无桩可用”的尴尬局面。在固定车位资源和土地资源稀缺的一线城市,新能源车主一定程度上会遇到无法安装充电桩或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充电桩可用的难题,这时换电模式作为一种辅助补能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充电问题。

    想实现大规模应用还得迈过这些“坎”

虽然换电模式具有各种优势,但从经济投入方面来说,换电站建设投入、电池成本等远远高于充电桩建设,这使得其商业化运营面临许多挑战。

据了解,换电站的建设费用相当于充电站建设费用的3倍左右,其固定建造成本与充电站一样,需要土地资源、充电设施、充(换)电车位等,但不同于充电站,换电站还需要购买周转电池、换电设备、电池检测设备等,还需要有用于存放电池的专门仓库等额外条件。

充电和换电,谁能决定新能源补能市场?

不仅如此,想要实现换电的大规模应用,车载电池标准也需要进行统一。这种统一会导致电池成本的升高。另外,换电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是电池的标准化难以实现。

品牌、车型及性能是消费者购买私家车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统一电池标准,车的差异化可能会降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这也是造成电池标准难以统一的原因。

“换电在私家车领域瞄准的主要是对价格不敏感、对时间要求高的用户。”目前只有部分私家车车主会选择换电模式,多数还是以充电桩充电为主。

充、换电协同发展或为未来趋势

换电市场虽然已经进入了爆发式的增长期,但面对电池标准化不统一、换电站建设成本高昂等诸多痛点,接下来应该如何发展?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型号种类众多,而动力电池包的标准化程度很低,严重制约着换电模式规模化发展及应用,需要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联合业界制定相关标准,将动力电池的容量、能量、电压、材料、尺寸、安装位置、接口标准做到统一。这个过程,需要电池厂商、车企、换电运营商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积极配合,有效推动电池的标准化建设,并在换电以及长期使用电池的过程中,保证其安全性。

加大换电站的投入力度也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实施部分补贴政策、改善换电站建设的条件、推动储能和动力电池检测一体站建设等。“换电站建设由于涉及的主管部门较多,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尤为重要。”

换电模式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合作,共同推进。此外,还应重视换电站的选址。核心的选址逻辑是要方便用户的日常补能需求,提升车主便利度。合理的选址不但有助于换电模式的推广,还能帮助换电站维持商业化的运营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选择配置不同的充电、换电方式,是解决其补能问题的优解。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充电桩的“冷热不均”、高峰时充电难、部分地区存在“僵尸桩”等问题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痛点。仅仅依靠换电,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

仅仅依靠换电并非是完全解决“充电焦虑”有效的方式。充电、换电协同发展,在家用领域以充电模式为主,商用领域以换电模式为主,可能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充电和换电,谁能决定新能源补能市场?
充电和换电,谁能决定新能源补能市场? 2023-12-21 本文被阅读 549 次
上一条:直流充电桩康姆勒:充电桩定期检测的必要性下一条:全面电动化后,磁元件在充电桩领域大有可为

新能源公司:0537-7280888    7280008
发电机公司:0537-7987777    7980007
客户服务部: 0537-7267000
全国服务电话:400-6183-789

手机站

邮箱:kmlxnykj@126.com

网址:comlerxny.com

山东康姆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汶上县圣泽大街西段2895号(康姆勒国际产业园)


山东康姆勒电力集团          COMLERPOWER            鲁ICP备2023006946号-1                           公示信息16086084426618376鲁公网安备37083002370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