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动汽车普遍采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他们本质上都属于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不会因为“充不满”而出现容量减少的情况。而所谓的“电池寿命”,更加专业的说法应该是电池的循环次数,大家也可以看作“满充满放”的充电次数(即从0%充满,再用到0%的过程),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充电次数”。
看到这里,一定还有人不放心:“即便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但电池本身循环次数肯定也有限制,怎么能确保频繁充电不会把电池充坏呢?”
针对这点,其实大家无需担心。目前,我国对动力电池寿命做了强制要求:电池循环次数达到1000次时,容量衰减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这是“底线”,而现实情况一般都会高于标准。
即使是一辆满电4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按照1000次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计算,该车可以行驶40万公里,即便再打5折,也仍有20万公里的里程数,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足矣。
同时,在充电时,充电桩根据车端功率需求,实时调整自身输出的电压、电流,确保整个充电过程顺利进行,并实时监控充电状态,确保车端电池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随用随充、浅充浅放、日常电量保持在20%-90%”的充电方式,相较于“满充满放”,更有助于保护电池寿命,它就好比吃饭,相比“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更健康~
因此,一般来说,大家无需过分担心充电对于电池寿命的影响,也不用纠结每周的充电次数,一辆电动车正常使用8-10年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在寒冷的冬天,除了续航缩短,“充电慢”也是不少朋友直观的感受之一。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下降,充电速度变缓,充电时间增加。因此,各位星友可优先选择将车辆停放在室内停车场等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进行充电,或将充电时间调整至白天阳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时候,以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间。
同时,气温过低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需要先对电池进行预热,因此,各位星友可以选择在驾驶结束后,趁着车辆电池还有余温时充电,或在车辆开始充电前,先通电1-2分钟,提前预热车辆的电路和电池组,以提高充电效率。
上一条:康姆勒直流智能充电桩:新能源充电站BMS控制原理 | 下一条:康姆勒新能源充电站: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