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保有量持续增加。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将给能源转型带来深远影响。
一方面,大量充换电设施建设给配电网接入能力带来了较大挑战,不仅占用了配电的可用容量,还使居民用电负荷增加,导致电网局部过载。另一方面,每一辆电动汽车其实都是一个大型“充电宝”,对电网来说又是重要的可控负荷和灵活性调节资源。
如果能通过充换电设施将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合理引导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充电,在用电高峰放电,并进一步与新能源发电特性匹配,便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在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制定推广、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试点验证,以及双向充放电技术可行性验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透露,“面对下一阶段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需求还存在诸多制约。比如,车网互动技术体系和应用方案尚不成熟,关键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充电峰谷分时电价覆盖不全,充换电设施互动水平不高,等等”。
而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等应用场景。相比零散分布的电动汽车,单体电能量大、分布固定的换电设施更利于电网集中调度,成为推广车网互动的突破口。 我国虚拟电厂潜在容量市场空间将在2025年达到784亿元,在2030年达到1729亿元。
目前,国内的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涉及充放电设备和车辆技术规范、充电过程的安全防护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为了填补相关标准空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车网互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开展相关国际标准合作。
| 上一条:充电桩的江湖演变 你都GET到了什么关键点 | 下一条:康姆勒公共场所充电桩:智能汽车产业8大新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