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在某些矿山、港口等典型场景的大车队客户经济性尤为明显。但在新能源城配物流市场,“换电”模式却鲜有实践,究其根源还是在于运营场景不同、用户痛点各异,以及是否有完善的生态圈布局来共同支撑“换电”模式,达成更经济、高 效、长久运营的落地。
成本焦虑仍是zui大发展桎梏
有数据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商用车整体渗透率有望超过32.7%。去年年初,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三年内公共领域车辆的新能源渗透率要达到80%,其中就包括城市物流配送车。
可以说城配物流车的新能源化势在必行,但在市场整体推进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各种困扰与焦虑,尤其是在货运行情不稳、运价下探的大环境下,成本焦虑正在深刻影响着新能源城配物流车的大规模推广。
对于用户端而言,这些成本包括初期购入成本,以及受保险、月供等因素影响的单月运营成本,这些都是显性的运营成本;还有隐性的运营成本,包括电池衰减带来的续航里程缩短、运营年限缩短以及残值降低,正在将用户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支出拉长、拉大。在货运行情低迷的环境下,成本焦虑已经成为新能源城配物流车大规模推广的第 一大阻碍。
降本要靠“生态圈”
在城配物流市场,伴随新能源整车推出的往往是系列解决方案的加持,但目前这些解决方案多数还停留在车辆销售和电池维保两个维度,更深层次生态圈闭环亟待形成。
以上只是从用户端的角度简易对此次“生态圈”做一说明,而合作六方在各自领域均是龙头企业,其背后链接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则是为终端用户更深层次、更大幅度降本提供了根本支撑。通过“车电分离”模式让用户的前期购置成本与油车拉到一个水平,再通过“生态圈”赋能拉低用户单月支出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同步通过对电池产品技术的加持和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减少用户续航焦虑、拉长运营年限、提升残值。zui终用户的整车生命周期将会大幅提升,车身价值将会更大。
无路权的四五线城市将是zui快突破口
通过车电分离模式,全面降本、提效的“生态圈”会zui先在无路权的四五线城市取得突破,因为这些区域缺少政策支撑,足够市场化。
即便在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的当下,四五线城市城配物流新能源化却依然难以突破,但在城镇化建设和双碳目标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这些城市又将成为zui具潜力的市场。
这些城市难以突破的原因,一个是补能设施不够完善,另一个就是在没有路权政策的加持下,成本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表明四五线城市具备用新能源替换燃油车的巨大潜力。
以上电小二的车电分离模式“生态圈”则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车电分离”下,智能换电站大大提高多车型服务能力、降低了换电设施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提高了综合运营效率;“生态圈”解决了各项成本问题,提升车辆运营寿命,这是电小二打造出的zui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真正为用户降本增效,为经销商和资产运营商赋能。
| 上一条:康姆勒新能源充电桩:冬天和夏天开空调行驶,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是否会减少? | 下一条:康姆勒新能源智慧充电桩:分享一下建充电站的几个关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