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哪些类型的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Lithium Iron Phosphate, LFP)和三元锂电池(通常指镍钴锰或镍钴铝酸锂,如NMC或NCA)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常用的两种锂离子电池类型。
磷酸铁锂电池(LFP)
1. 安全性高: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稳定性好,耐高温,不易发生热失控,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
2. 循环寿命长:LFP电池通常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适合需要频繁充放电的应用场景。
3. 成本较低: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降低整车成本。
4. 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更宽的温度范围,适合恶劣气候条件。
5. 能量密度: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其存储的电能较少。
三元锂电池(NMC/NCA)
1. 能量密度高:三元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2. 电压平台高:放电时提供较高的电压,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3. 充电效率:通常可以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
4. 成本较高:由于使用了镍、钴等较贵重的材料,成本相对较高。
5. 热管理要求:相比LFP电池,三元锂电池对热管理的要求更高,需要更有效的冷却系统来防止过热。
6. 循环寿命:虽然不如LFP电池长,但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乘用车的使用需求。
如何保护新能源汽车电池健康?
1、避免电量耗尽再充电电池电量完全耗尽被称为"过放",这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损伤,从而减少电池的总容量和寿命。
从极低电量开始充电,电池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充满状态,这不仅影响使用便利性,也可能增加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热量积累。
因此,为了保护电池健康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建议车主在电池电量降至20%-30%时开始进行补能,避免让电池电量完全耗尽。
2、避免过度充电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额外的热量,长期热量积累可能会损害电池内部结构,缩短电池寿命。同时会增加电池发生故障的风险,如过热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在锂离子电池中,过度充电可能导致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这不仅会降低电池性能,还可能引起电池膨胀甚至安全问题。
3、车辆闲置时也要定期充电首先,车辆电池若长时间不充电,其电量可能会逐渐下降至过低水平,导致电池过放,这会损害电池的化学活性和总体容量。其次,车辆电池闲置时,即使不使用,其电压也可能缓慢下降。定期充电有助于维持电池的电压在健康水平。此外,在某些类型的电池中,如铅酸电池,长时间不充电可能导致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增加,形成硫酸盐晶体,这会减少电池的有效容量。
4、避免极 端温度充电电池在极 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都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减慢,这可能导致充电效率降低,充电时间延长。同时,电池在低温状态下充电,可能无法充满到其标称容量,长期这样使用会减少电池的总容量。在高温环境下,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电池过热,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极 端高温可能使电池内部压力增加,增加安全风险,如电池膨胀或热失控。
5、合理使用快慢充慢充由于功率较低,相较于快充,慢充过程中电池产生的热量较少,这有助于避免因长时间高温而导致的电池性能下降。所以日常车辆充电时,建议采用快慢充相结合的充电策略。
| 上一条:康姆勒新能源直流充电桩:电动汽车理想的充电方式 | 下一条:康姆勒新能源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桩是不是个好生意? |




